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化阅读不断发展。无论是短篇还是大部头,统统都可以塞进小小的屏幕之中。数字化阅读也因为设备携带方便、内容存储量大,获得了不少人的喜欢。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偏好。
数字阅读在信息普及、知识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阅读技术的发展,依托手机、电子阅读器、Pad等进行的数字化阅读也在不断发展。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
调查还显示,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率均较2018年有所上升,其中电子阅读器接触率增幅最大。
具体来看,2019年有7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24.8%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21.3%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均较2018年有所上升。
进一步梳理该调查历年的报告发现,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在12年间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从2008年的24.5%,增长到了2019年的79.3%。
数字化阅读发展的背后是数字阅读产业的发展。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3亿人,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254.5亿元,增长19.6%。
“数字化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即时消息,同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数字阅读在信息普及、知识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而且,数字化阅读还丰富了阅读形态和内容,借助多种媒介,改变了原来传统单一的阅读方式,也让很多人找到了阅读的乐趣,提升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读屏与读纸并不矛盾,应该并重
数字化阅读的发展,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读屏成为不少人重要的阅读方式。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9年,43.5%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10.6%的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7.8%的国民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而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比例则不到四成,从2018年的38.4%下降到了2019年的36.7%。
人们对于数字阅读的偏好,还体现在为数字阅读付费上。《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到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电子书付费意愿持续提升,2018年达到了66.4%。
不过,正如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所揭示的,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该调查发现,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纸质书时间为19.69分钟,比2018年减少了0.12分钟。仅有超一成(12.1%)的国民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图书。
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来看,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只有11.1%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
“在看到数字化阅读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问题。”魏玉山认为,由于数字化的信息活动很多,在进行数字化阅读时会出现“浮躁的阅读”,不能够沉浸下来,因此会出现很多人说的“浅阅读”现象,“比如像用手机阅读,可能会受到随时接收信息而带来阅读中断的影响”。
魏玉山分析,数字化的阅读终端有很多种,人们在不同时候要根据阅读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终端。“读屏与读纸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应该并重。在一些闲暇、零碎的时间,可以通过读屏来获取信息,但是阅读纸质书籍,在知识体系建构上,则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