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桔单车宣布首轮融资获得10亿美元投资 一场新的战事正在打响

一边是沉寂已久的共享单车市场,另一边却是滴滴朝着共享出行的中心地带“投下了一枚炸弹”。

近日,滴滴旗下品牌青桔单车宣布获得10亿美元投资。这次融资几乎比肩共享出行上半场鏖战时,两家明星单车品牌(ofo和摩拜)的单笔融资金额,这还只是青桔单车的首轮融资。

共享出行的上半场战事,早在2019年暂告一段落。随着摩拜卖身美团,ofo沦为导流网站,共享单车市场上的巨头重新调整了站位:阿里重仓哈啰出行,后来者居上;滴滴从幕后投资、托管到如今将青桔推向台前;美团的共享单车业务一直在止亏路上,原本的橘红色车身也被街头的“美团黄”逐一代替。

唯一不同的是,在下半场企业间拼效率、拼盈利已经是老生常谈,一直被忽略在角落的共享电单车最近却有抬头的趋势,一场新的战事正在打响。

据媒体公开报道,除了夯实共享单车的优势外,滴滴今年也计划重点发力共享电单车。

风驰电掣之余,共享电单车的生意到底有多“酷”?电单车对滴滴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1、“两轮车”加速

最近滴滴的确声量不小。

4月14日,滴滴出行CEO程维公布了未来3年公司的战略目标“0188”: 安全是滴滴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归0;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对于国内业务,滴滴提出要依照双曲线推进,一是持续完善一站式出行平台,四轮(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两轮(青桔单车和电单车)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将服务更多用户;二是小桔车服、自动驾驶、金融、智慧交通等业务持续发力,同时探索新赛道。

从出行业务看,两轮车作为长距离出行的补充,在四轮业务市场占比偏高的大背景下,二轮业务将毫无疑问成为滴滴进行生态卡位的关键一步。

易观数据也显示,2020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交易规模预计会达到184.85亿元,环比增速为29%。

滴滴的眼光的确狠辣,早在ofo还是校园创业项目时就先下手投资,2018年又托管彼时身处悬崖边缘的小蓝车,并在同一时间推出自有单车品牌青桔单车和街兔电单车,2019年中,滴滴又将单车事业部和电单车事业部合并成立两轮车事业部。

可以说,早期外来品牌的确为滴滴积攒了不少营运经验,但电单车业务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新冠疫情的突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家的出行方式——此前上班族偏爱的出行方式是地铁和公交,如今换成了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于是共享出行领域迎来了“春回大地”的景象。

事实上,不止滴滴一家,今年巨头们也纷纷重拾对共享出行的关注。

今年3月,哈啰出行CEO杨磊透露公司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但并未向外公布融资金额。时间再往前一些,2019年哈啰出行、宁德时代和蚂蚁金服宣布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为两轮电动车提供“哈啰换电”服务,发力电动出行基础设施蓝海。

美团方面也在2019年底表示,单车业务将是今年的投资重点。

但这早已不是2017年的火热战场了。

从2018年开始,随着企业停止大规模补贴,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据易观数据,截至目前,超21个城市暂停新车投放、超39个城市出台互联网自行车监管细则,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这也意味着共享单车已经步入存量市场。城市空间和资源有限,能将现有的单车流量高效变现自然是好,但企业的注意力也难免会被看起来更“酷”的故事吸引。

2、掀起新一轮混战

共享电单车和普通单车原本是同一时期的产物,但是比起后者,共享电单车一直以低调见称。

“行业里叫得出名字的共享电单车品牌也就十几家,”小彬出行运营部负责人唐聪威告诉创业最前线,“除了滴滴、美团这些外,大多数都是一些不太知名的小品牌。”

但这并不妨碍共享电动车出行方式的火爆。

杨磊曾表示,中国是两轮出行大国,每日两轮出行需求高达10亿次。

且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存量电单车的规模超过了3.5亿台,每年新增的电瓶车销量就有大概四千万台

与电单车相对的是共享单车的尴尬处境。

有业内人士表示,应全国各大城市不同要求,将旧车坏车进行置换也是品牌投放新车的曲折办法。比如,北京市就要求滴滴和美团按照现有报备投放车辆数的50%进行减量置换。

经过共享单车的“规模战”,一线城市的单车投放量早已接近饱和。而下沉市场铺设门槛低,正在成为品牌们的必争之地。

不过,下沉增量市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出行习惯——比起单车,三四线城市的居民似乎更青睐电动车,这意味着未来共享电动车在下沉市场的一场混战将无法避免。

易马达科技旗下品牌“e换电”长期为电动车行业提供能源解决方案,该品牌向创业最前线透露,电动车是一种非常便民的交通工具,能很好地解决3-5公里半径范围的出行难题,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几乎每家都有1-2台电动车。

“相比共享单车,电单车可能只适用于某些区域,并不一定适合在所有地方进行投放,”唐聪威说,“因此共享单车是不可替代的,两种类型未来一定是互补并存的。”

滴滴方面则表示,目前暂不方便透露今年电单车的布局计划。

目前来看,市场上不乏看好电单车商业前景的声音。一位业内人士给创业最前线算了一笔账,每辆共享电单车的平均成本大概在3000元左右(包含定位系统和电池),如果仅靠骑行收费的话,大概10个月内可以收回成本。

比单车更高的单价、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和场景,都让共享电单车更早地透露出变现希望,这大概也是滴滴再次发力电单车的初衷。但现在谈论这一切还为时尚早。

“现阶段品牌基本都在做自己的业务,未来一定会迎来洗牌,但这个过程不会太短。”唐聪威说。

3、馅饼还是陷阱?

虽然共享电单车相对低调,但走的还是共享单车的旧路——讲故事、谈蓝海,却忽略了一桩好生意背后的“无底深洞”。

首先是生产成本。在共享单车大战早期,品牌们拼的是速度和规模,关键就在于降低成本,而质量的优先级则被排在最后,这也导致单车报废率奇高,最终都变成废铜烂铁被运往单车“坟场”。

电单车速度快,当然更讲究骑行的安全性。这就使得同等技术条件下,造车成本短时间内无法大幅降低。

除了车身造价,电池成本和折损率同样令人担忧。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般续航能力达到70km的电池价格在千元左右。同时,e换电告诉创业最前线,目前市面上电动车电池主要以铅酸电池与锂电池为主,而在2018年,使用铅酸电池的电动车车型占比达到9成。“铅酸电池的寿命一般为1-2年,锂电池有4-5年的生命周期。”e换电称。

高昂的造价和电池更换成本,都需要企业前期投入,最后往往会沦为“不可承受之重”。

另一方面,国内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不完备,也导致电单车换电完全要靠额外人力来实现。

共享电单车的准入门槛也很高。多名受访者都告诉「创业最前线」,做这行需要一些地域关系,比如要和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在给用户创造价值之外,不能给地方行政管理带来难题。“没有一定的实力,还真不敢做这个行业。”唐聪威感叹道。

不仅如此,运营电单车还有外行难以想象的风险——在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偶尔还会发生共享电单车电瓶被盗等违法事件。

很多业内人士都看好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前景,但是成本和准入门槛高也是不容忽略的现实。

青桔单车弥补了四轮车外的出行生态,滴滴发力电单车的目的大抵也是如此。

如果说发力电单车只是为了增加一个新的流量入口、作战略防御之用,那么可预见的高投入恐怕会远超滴滴预期。因此,有了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即便引不起“烧钱大战”,滴滴布局共享电单车也必然不会是一条坦途。

关键词: 青桔单车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