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才少年到冷血凶手 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主题)
吴谢宇案迎来终审判决。距离二审庭审过去仅11天,5月30日上午9时,该案在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公开开庭宣判。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上诉一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钱江晚报记者在法院外等候多时,一直未见吴谢宇的亲属出现。
有很多人仍在追问,如此冷血的“弑母杀手”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我们和心理专家、刑辩律师进行了深入探讨。
吴谢宇作案时
具有完全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回顾案情,2015年7月10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大三学生吴谢宇,将母亲谢天琴杀害在家中,并用提前购买的材料藏匿母亲尸体219天。在将母亲残忍杀害后,吴谢宇以带母亲出国留学的名义,骗取亲友共计约144万元,自此亡命天涯。
直到案发1381天后,2019年,吴谢宇在重庆机场落网。2021年8月26日,吴谢宇案一审宣判,法院认定被告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判其死刑立即执行。随后,吴谢宇提起上诉。
此后,吴谢宇案中止审理一年多时间。直到2023年5月19日,该案在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法庭二审开庭。
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二审庭审重点在于吴谢宇的犯罪动机,以及其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上。辩护人在庭上提出吴谢宇有家族精神病史,并认为吴谢宇作案时受精神病性症状支配,不能正确辨认自己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性质、作用和后果。
钱江晚报记者曾从吴谢宇的代理律师处获悉,他们向法院提出对吴谢宇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但法院和检察院均未启动精神病司法鉴定程序。在二审庭上,辩护律师也再次申请过对其进行精神病鉴定。
但与一审一样,检方认为吴谢宇预谋作案且逻辑清晰,完全有刑事能力,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吴谢宇有做精神病鉴定的必要,驳回了该申请。
有二审旁听人员向媒体透露,庭审最后,吴谢宇认为自己罪恶滔天、罪有应得,但他仍说:“不管怎么判,希望给我一条生路,活着去赎罪。”而提到母亲谢天琴时,他表达悔意,甚至多次痛哭落泪。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吴谢宇因自己的错误认知产生杀母恶念,作案前精心预谋,准备作案工具,谋划杀人手段以及对作案现场的布置和清理,作案手段极其残忍;作案后伪造谢某某笔迹制造谢某某存活的假象骗取亲友钱款,网购他人身份证件并毁坏随身手机卡以逃避侦查,将骗得的钱款用于挥霍,毫无认罪、悔罪之意。吴谢宇的行为严重挑战法律,违背伦理道德,践踏人类社会正常情感,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
综合全案证据,吴谢宇作案时具有完全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吴谢宇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他努力摆脱原生家庭
最终失控
在5月19日的二审中,吴谢宇的两个辩护律师出示了其母亲生前的日记,以展现谢天琴的心理状态以及她对吴谢宇带来的影响。
根据吴谢宇二审辩护词内容,吴谢宇父亲一方有家族精神病史,而母亲谢天琴内向、孤僻、洁癖、多愁善感,认为生活失去意义,或有心理障碍,对吴谢宇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或许正因此,吴谢宇敏感多疑,甚至多次尝试自杀。在吴谢宇的计划里,他会在杀死母亲谢天琴后再自杀,他称:“我要带妈妈一起回家。”
辩护词中提到,有三批专家一致认定吴谢宇系因重度抑郁症发作导致“扩大性自杀”,其作案时辨认、控制能力下降或丧失。
“扩大性自杀”,是指患者在严重的情绪低落状态下,决意以自杀摆脱痛苦,因想到自己的亲人活着“痛苦”,常将自己的配偶或儿女杀死后自杀。
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会员、大学兼职心理咨询师周文秀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有诊断证明吴谢宇有重度抑郁症,那么抑郁症可能会导致他有自杀的倾向。但是对于二审中辩护方专家提出的“扩大性自杀”的说法,周文秀表示存疑。
“通过二十多天来清理现场、买卖他人身份证以及嫖娼、赌博、买大额彩票这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吴谢宇并没有想自杀的心思,”周文秀说。
周文秀指出,吴谢宇在到案后曾供述,在杀害母亲后,因害怕看到母亲的遗容,用锅盖遮住了母亲的面部。“这里可以看出,对于母亲,他并没有尊重,只有冷漠。”周文秀表示,这从侧面反映,无法认定吴谢宇对其母亲存在“怜悯”。
“但吴谢宇陷入抑郁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根据公开资料中吴谢宇的自述以及案发后媒体对其家庭情况的报道,周文秀从心理角度分析,吴谢宇的成长过程,是本我、自我和超我剧烈冲突的过程,也是在努力摆脱原生家庭,一路与其母亲抗争的过程。“‘自我’缺失,没有现实感。价值感和成就感单一,成绩就是为了取悦妈妈,这都可能会让吴谢宇情绪陷入低落。而他设置的‘超我’标准太高,让他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和冲突,后期的混乱就是‘超我’失控。”
辩护词中的一句话引起记者的注意:“吴谢宇折射出的教育和家庭问题,是悲剧的根源。”
对此,周文秀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爸爸妈妈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挫折是人生必须经历的,否则就是温室花朵;要给孩子探索的机会,探索各种生活,探索交朋友,越早越好;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哪怕他(她)犯了小错,相信孩子自己会纠错;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从事心理教育辅导工作多年,周文秀认为,作为父母,他们应该负责的是对孩子的托底和引导,而非一手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