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展】看AI如何请“柯罗”描绘倪瓒笔下的江南

近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正在举办“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


(相关资料图)

其中有一组人工智能辅助生成的风景画《倪云林与柯罗》非常特别。它将中国元代画家倪瓒的山水画还原为风景图,在此基础上再转化为法国画家柯罗风格的风景画,让观众充分领略到中西方画家在描绘自然时不同的视角与创作手法。

让ai成为中西绘画的媒介

江南,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关注和表现的对象。对于近代以来的美术家来说也不例外,他们无论是否出生于江南地区,凡是在江南驻足过的,无不对江南抱有深深的眷恋和别样的情怀。

走进中华艺术宫“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展厅,黄宾虹、贺天健、朱屺瞻、吴湖帆、陆俨少、谢稚柳、宋文治、颜文樑、刘海粟、林风眠、俞云阶、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近现代艺术大家笔下的江南风光一一跃入眼帘。这些艺术家有的生于江南,一生尽画江南;有的曾远赴海外,归来依然醉心江南;有的则是求学或客居江南,用自己的创作留住了心中的江南。这些喜爱江南风景的美术大家用各自不同的绘画语言传承并彰显着江南的持久魅力。

展厅中有一组作品格外吸引眼球,这组名为《倪云林与柯罗》的作品由三幅画组成:右边一幅是元代文人画家倪瓒著名的《六君子图》的印刷品。中间一幅是技术团队借助ai辅助生成技术,在《六君子图》的基础上想象并描绘的一幅近似摄影的“真实”风光图,帮助观众想象倪瓒笔下的山水在现实中的样貌。在这张风光图的基础上,技术团队又让ai学习西方风景画代表人物柯罗的风格,创作出一件基于焦点透视观察方式的风景作品。

中西方画家因观看和描绘自然的不同角度形成了迥然的绘画风格,为观众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提供了直观对比。

策展团队还从近千幅ai辅助创作的过程图中选取了20张关键过程图,详细展示了人工智能创作这组作品所需的复杂指令和过程,引发观众对人与技术、艺术与技术、景观制造与技术的思考。

ai将倪瓒的《六君子图》转化为风景图的主要过程

还原倪瓒笔下的山水

倪瓒被称为“元四家”之一。他在元末明初的纷乱中远离朝堂,在太湖一带过着漂泊隐逸的生活,游踪集中于杭嘉湖苏等地。他将湖光山色之美融进了血液里,晚年对山川自然的表现越来越有个性,以山水来抒情,作品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柯罗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风景画家,也是法国浪漫主义风景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擅长在大自然的启发下观察自然光线下的景色,创作出色调和颜色完美结合的绘画,同时还富有诗意和抒情性,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他曾在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画了很多杰出的风景画。

两位画家身处不同的地域与时代,但都从大自然中获得滋养与灵感。面对山川风物,他们所用的材料、技法、描绘角度以及所抒发的内心情感都有所不同,其背后体现的无疑是中西方画家对待自然迥然不同的观念。两人一定想不到,数百年后,他们会在ai技术的牵引下,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神交”。

那么,策展团队是怎么想到运用人工智能来完成这次特殊的中西对话的?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盛科告诉记者,展览的主题是“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意在体现江南景观从近代到当下的变化。展览的最后一个板块力图从观念的角度讨论以水为核心的江南景观与当下人的关系,因此有些作品与当下的技术发展是相关的。“人工智能的应用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ai作图会对美术创作和图像制作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选取了这个与当下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角度制作了这件特殊的展品。”

为了找到一件能够充分体现ai想象力的作品,策展团队将目光放在了中国传统的文人山水上。因为文人山水画描绘的是画家心中的山水,画中的景象未必能够与真实的自然一一对应,通过ai技术进行想象与还原很有“看头”。“元四家”的作品是文人山水画的代表,而倪瓒隐居于太湖一带,常常描绘江南的水域,和此次展览以江南的水为核心的主题非常契合。

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传世经典之作,是他应好友卢山甫之请创作的。画面上黄公望的题跋“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陀”很好地概括了倪瓒山水的特点。此画的构图分两截,近景是临江的坡岸,六株不同品种的树木构成了画面的主体,隔着空旷的江面和画面上方的远山相呼应,这是倪瓒最典型的构图。黄公望还在题跋上写道:“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体现了画家以树木象征人的品质的文人画特征,与本次展览的主题“居然水中间”可谓相得益彰。

面对《六君子图》,不禁会想象倪瓒这方“心中的山水”在现实中会是怎样的风景。于是,策展团队最终决定以这幅作品为底本,运用ai技术制作出一张还原倪瓒心中山水的类似于实景照片的图片。

ai通过学习柯罗的绘画,完成柯罗风格风景画的过程

更好地运用而不是依赖ai

策展团队为什么会让ai在还原倪瓒的山水后,再学习柯罗的风格生成一幅柯罗风格的作品?

盛科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柯罗,是因为柯罗笔下的风景画和倪瓒的画同样带有强烈的抒情性。而他作为西方风景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充分体现了西方画家描绘自然的特征。通过对比,可以很好地展现中西方画家对自然的观看方式和观念上的差异。

柯罗的风景严格遵循视觉真实,他擅长运用焦点透视的手法,笔下的景物呈现近大远小的特征。他还擅长运用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来塑造物象,对树木、水纹、山形的表现注重理性和光色效果。尽管是抒情之作,表达对自然的赞美,柯罗的作品仍然建立在视觉真实的基础上。

中国的山水画讲究饱游沃看,把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看到的自然融会贯通,统一到一个画面中去,画家往往注重客观的物象与主观的情思、画品与人品的统一。倪瓒的《六君子图》以游动的视角巧妙地组织起不同的物象,近处的坡石树木与远处的丘陵遵循的是散点透视关系。在色彩上,单纯的水墨并不能表现真实自然的色彩,水面的描绘也不着一笔,体现了文人画家漂泊隐逸、寄情山水的避世心境。他以树木比人,将物象的表达服务于内心的感受而非真实的自然,体现的是中国山水画家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

盛科告诉记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ai应用在图像领域的效果令人惊讶,视觉效果和细节把控已经比较完善,将其应用于艺术创作无疑能够催生出更多的艺术形态。不过,ai目前只能起到工具式的辅助作用,想要真正实现人类的创意,达到艺术家想要的效果,人的因素还是关键,仍然需要艺术创作者长期的积累和思考。

策展团队在《倪云林与柯罗》这组作品边展示了20幅ai生成作品的关键过程图。事实上,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共有近千幅图片产生,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技术人员输入指令进行调整。“随着ai的不断学习,相信这样的过程会逐渐缩短。但是没有人的指引,它创作的作品是随机的,是一种图像的拼接或临摹。相信未来会有很多善于利用而不依赖技术的艺术家,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借助新的技术更好地表达出来。”盛科说。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陈俊珺

题图来源:《倪云林与柯罗》 中华艺术宫提供

关键词: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